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CNC > 新闻动态 > 为什么毛主席喜欢徐海东?因为徐海东有两大贡献,无人可及

为什么毛主席喜欢徐海东?因为徐海东有两大贡献,无人可及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7:23    点击次数:81
【前言】 革命年代涌现出许多优秀将领,但只有一位功劳特别突出,深受毛主席赏识。 在革命最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扭转局面,还主动把组建的队伍交给中央统一指挥,为红军保驾护航。这位...

【前言】

革命年代涌现出许多优秀将领,但只有一位功劳特别突出,深受毛主席赏识。

在革命最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扭转局面,还主动把组建的队伍交给中央统一指挥,为红军保驾护航。这位关键人物究竟是谁?他在革命中到底立下了哪些功劳?

【毛泽东:“粗人也会打仗!”】

徐海东1900年出生在制陶人家,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。由于他和哥哥的孩子同一天出生,父亲觉得这事很丢人,差点要把他弄死,幸亏母亲及时保护才活下来。

徐海东读了三年书后,就跟着家里人去窑厂干活了。他家祖祖辈辈都是做这个的,大家都以为他会像父亲一样当一辈子窑工,没想到他最后选择了革命道路。

1925年,徐海东遇见了老同学吝积堂。当时吝积堂已经深受革命思想影响,全身心投入革命事业。他给徐海东讲了许多革命道理,听得徐海东心潮澎湃,决定也要出去干一番事业。

就这样,他跟着吝积堂去了广东,当年就入了党。1927年他回老家组建队伍,靠着一把手枪,带领大家发动了好几次起义。

后来跟着徐向前打仗,在鄂豫皖一带打了好几场反围剿的硬仗。这几仗打下来,他在部队里打出了名号,大伙儿都管他叫"徐老虎"。

1932年,徐海东接到阻击敌军的任务。部队已经连续作战24小时,伤亡十分惨重。这时师长陈赓斩钉截铁地下令:"必须死守阵地,一步都不能退!"

徐海东在前线接到指令,马上甩掉厚棉袄,高举拳头大喊:"是党员就往前冲,死也要死在冲锋路上!"士兵们都被感染了——"虎团长"都带头冲了,谁还好意思往后退?

这一仗打得真带劲!徐海东带着部队跟敌人斗智斗勇,硬是扛住了对方一波又一波的猛攻,消灭了四千多敌军,赢得干净利落。

就在敌军包围红军的危急时刻,徐海东带领一个团冲锋在前,硬是撕开敌军防线突围成功。他很快与红25军的部分部队会合,重新组建起完整的25军。

每次打仗都能见到徐海东冲在最前面拼命,敌人光是看见光着膀子的"徐老虎"就吓得掉头就跑。

这个没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大老粗,在战场上却特别能打。他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时,毛主席就热情地握住他的手说:"海东同志,你们不容易!"

徐海东握住毛泽东的手,有些腼腆地说还是主席您更操劳。聊着聊着两人就亲近了,徐海东坦言自己读书不多,是个大老粗。

毛泽东听完乐呵呵地说:"打仗又不是做针线活,粗人也能上阵杀敌!"彭德怀跟着搭腔:"咱们都是大老粗。"

毛泽东和彭德怀的真诚关怀让徐海东心里暖暖的,他们都是从枪林弹雨中拼杀出来的老战友,最清楚这一路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。

【7000人马尽归中央】

1935年,徐海东率领红25军一路打到陕北根据地。他们边行军边打仗,在敌人重重围堵中,不仅没被打垮,还保存了7000人的队伍,这充分展现了徐海东出色的军事才能。

那时候,红一方面军经过重重困难才抵达陕北,部队损失惨重,特别需要补充兵员。徐海东知道后毫不犹豫,马上把自己带的队伍全部并入红军。

后来这支队伍整编成了红十五军团,由徐海东当军团长。等毛泽东和彭德怀带着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时,徐海东向他们汇报了战斗情况。当时毛主席还特意给徐海东配了一部电台,这样他就能随时和中央保持联系了。

徐海东有点尴尬地摸了摸脑袋:"这个我还真不会用......"毛主席乐呵呵地摇摇手:"不用你来操作,交给你们的报务员就行,要发电报直接跟他们说。"

徐海东满脸笑容地向毛主席道谢,并郑重地敬了个军礼,以此表达对主席的崇高敬意。

后来,蒋介石调集了五个师的部队来攻打红军。为了打退敌人,毛泽东又召集大家开会商量对策,最后决定先集中力量消灭牛元峰的部队。

这时候,牛元峰的部队在6架敌机保护下,正朝直罗镇方向快速前进。徐海东接到情报后,马上带着红十五军团往北赶,同时中央红军从南边包抄,形成前后夹击之势。

牛元峰的部队完全没察觉到危险,就这样稀里糊涂地钻进了我军的包围圈。战斗一打响,徐海东就带着一个团的兵力,从后山直接杀向直罗镇。经过激烈交火,敌军主力被全歼,连指挥官牛元峰也当场毙命。

这场胜仗让红军威名远扬,不仅守住了陕甘革命老区,还被毛主席赞誉为"开创新局面的重要标志"。

【散尽“家底”救革命】

红军虽然成功在陕北会师了,可这一路实在太苦了。战士们不用说,就连指挥部的首长们,连件保暖的棉袄都凑不齐。

毛泽东很发愁,战士们没有棉衣怎么熬过这么冷的冬天。更让人着急的是,杨至成报告说,光买棉衣就得花2000块大洋。

这笔钱对当时的红军来说简直是天价,正当毛主席发愁时,他突然想起了一个人。

最早是徐海东带部队到陕北的,他们在当地驻扎多时,应该攒了些家底。于是毛泽东亲笔写了张借条,派杨志成送去,还特别嘱咐他要用商量的口气,不能当成命令来传达。

徐海东看到毛泽东写的借条后,立刻叫来负责后勤的刘炳华部长,干脆利落地嘱咐道:"老刘,这笔钱你明天务必亲自送去,一刻都不能耽误。"

刘炳华望着徐海东,心里明白中央红军有多不容易。当他发现徐海东连件厚实的大衣都没有时,心里特别不是滋味。不过他还是按照上级指示,给中央送去了5000块大洋。

这件事让毛泽东始终难忘,他经常提起:"那笔钱虽然不多,但在革命最需要的时候起了大作用!"

不管是直接给中央提供资金支持,还是把整编好的部队交给红军指挥,都体现了徐海东对革命事业的重要付出。

抗日战争打响后,徐海东率领部队挺进华北开展游击战。他们连续作战没有休息,直到他累得吐血才被迫停下,随后被送往延安接受治疗。

虽然人在养病,但徐海东的心始终惦记着前线战事,整天忧心忡忡导致病情加重。华东局只好向毛主席汇报这个情况。毛主席得知后,马上给徐海东发了电报,就八个字:"好好养病,天大的事也别操心!"

徐海东被深深打动,把这句话写在日历本上,时刻提醒自己控制脾气。此后他辗转各地养病,直到新中国成立都没停下休养的脚步。

【结语】

1970年,70岁的徐海东在郑州去世。临终前,他始终惦记着毛主席,反复念叨着:"我要见毛主席,我要见主席..."

毛泽东和徐海东的革命情谊——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

徐海东是革命功臣,为中国革命立下汗马功劳——党史博采

虎将徐海东的故事——党史回顾

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
TOP